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简称“北京师大二附中”,以下简称“二附中”)始建于1953年,前身为北京市第四十六中学。1959年,学校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学校,参与国家“九年一贯制”学制改革实验。1960年初,经北京市政府批准,我校正式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直属附中。1979年,成为北京市首批重点中学。2001年,学校被确定为首批“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
建校70余年来,经过二附中几代师生的努力,学校已经成为一所师资优秀、环境优美、办学质量过硬的京城名校,在社会上享有很高声誉,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力。目前,学校已经形成高中部、初中部(北京市三帆中学)、国际部一校三部四个校区(高中部校区、初中部新风街校区、初中部裕中校区、国际部校区)规模化办学的发展格局,有教职工531人,在校生4400余人。同时我校还承办了北京师大二附中未来科学城学校、北京师大二附中西城实验学校、北京师大二附中海淀学校、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形成集团化办学格局,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贡献了二附中的力量。

一直以来,学校遵循“构建学生健全人格、奠定学生发展基础”的教育理念,坚持“尊重学生自主、倡导人文教育、重视环境熏陶、强调道德实践”的教育主张,逐步形成了“人文教育”和“自主发展”的育人特色;学校实施“欣赏型德育”,倡导德育的人文性、自主性,强调通过立美创造实现德育过程德美交融,引导学生在欣赏中完成道德自主构建;学校倡导“有效教学”理念,推进深度学习,保持优质的教学质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情感需求、认知需求和升学需求;学校开展一系列国际交流活动,不断开阔师生的国际视野,引导师生关注人类发展的现状和前景,不断提升跨文化意识和能力。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一批正高级、特级教师以及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教育教学名师,70%以上的专任教师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博士、博士后教师20余人。学校办学实力强劲,拥有先进的设施设备、专业教室和实验室,同时与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五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人才协同培养工作。
学校70年办学成果显著,在人才培养、学校治理、课程教学、教育科研等方面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校毕业生涌现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党和国家领导人吴邦国、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教育家李烈、亚运会冠军张德贵等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学校坚持改革创新,多次获评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先进单位、基础教育科研先进校等称号,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级、市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学校中、高考成绩多年来保持高位水平,高分段学生数量和分数保持高位,增值性评价持续实现低进高出。学校高度重视体育、艺术和劳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在学科竞赛、体育、艺术、科技等赛事方面成绩突出,学校也被认定为全国首批“英才计划培养基地学校”。
在新的历史时期,二附中人将继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践行立德树人使命,推进学校持续高位发展,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研究实践和基础教育改革贡献二附中的智慧和力量。
北师大二附中文化
人文 自主
文化精神
1. 崇尚人文——人文教化 人文修身 人文情怀
2. 求真务实——严谨认真 实事求是 真抓实干
3. 开拓进取——自强不息 锐意创新 追求卓越
校训校风
1. 校 训——笃志 博学 质朴 方正
2. 校 风——勤奋廉洁奉公的干风 正已敬业爱生的教风 勤学文明朴素的学风
教育理念
1. 价值观念——师生共同发展
2. 育人目标——“三兼优一发展”:人格发展与身心发展兼优、知识基础与能力基础兼优、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兼优、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3. 教育主张——尊重学生自主 倡导人文教育 重视环境熏陶 强调道德实践
高中部领导组成
党委/校长办公室主任: 籍颖 副主任: 姚雪莹
教学处主任:于海飞 副主任: 钱问洋 姜涛 李姝
学生处主任:刘鹏辉 副主任: 陈颖
总务处主任:迟天舒
国际合作交流处主任:程海容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相关文章: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介 2024-11-02
北京市怀柔区第二中学 2024-11-03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2024-11-02